第(1/3)页 第80章 姜大山遇黄五常 城外的姜二丫热热闹闹地卖起了粮。城内的姜大山却接连遇上了几个小麻烦。 首先是兑换银票的问题。 老姜头拿给他的那张二百两的银票虽然是随处可兑的官票,但它太过老旧,又被磨得起了毛,还因为老姜头把它捂在裤裆里十几二十天,变得异味冲天。 钱庄的人十分嫌弃地核对了好几遍,才确认它可以兑换。 只是钱庄有规定,要把银票兑换成银子,必须扣除一定的手续费。 那张银票是二百两的,但兑换后,他们只能领到一百八十五两的银子。 姜大山到底是在清江县的酒楼里当过二掌柜的,他清楚,这是规矩,各家钱庄都差不多。 可老姜头不干了。 二百两的票子,光兑换一下就得损失十五两银子,他心疼。 他想发挥他那胡搅蛮缠的功力,不让钱庄扣那十五两的手续费。但钱庄的人跟他又不熟,怎么可能会惯着他? 他们直接把银票丢还给老姜头,让姜大山带着老姜头滚蛋。 姜大山一边轻声劝着老姜头,“眼光要放长远一些,少了十五两也没什么的,剩下的那一百八十五两会替他们下一大窝崽子的。” 另一边,他还要低声下气地向钱庄的人求情,“我爹年纪大了不懂事,你们别跟他一般计较。我懂,那十五两是正常的手续费,你们直接收了便是。 辛苦你们了,等我兑换好了银子,我再请你们喝茶。” 钱庄的人听懂了,喝茶是不可能喝茶的,这人上道,这么说是要给他们好处费。他们彼此对视一眼,点了点头。 年纪最大的那个老头朝姜大山伸手比了个二,姜大山悄悄松了一口气,二两银子不多,他给了也不会很心疼。 谁曾想,等钱庄的人把银票兑换成银子之后,他们扣除了十五两的手续费后,又伸手拿走了两个十两的银锭子。 姜大山心疼得眼珠子都快凸出来了,但他必须强行把眼珠子按回去。 他不但得按回自己的眼珠子,装出一幅云淡风清的样子与钱庄的人进行交割,还得拼命地按住一蹦三尺高的老姜头。 他们父子俩无权无势,又是外乡人,编造的官票来处还经不起推敲,钱庄的人若是再贪一点儿,完全可以直接抢了银票,把他们父子俩赶出钱庄去。 真那样的话,他们就亏大发了!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