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四章 镜中化怨-《蛇吞相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可见,你不是不得人心,实在是,输给了天命。那个骂你残暴杀人的王者,却在后来,杀尽了功臣。但他,也开创了盛世...大明数朝,后来都成了历史上最有骨气的君王。”

    “你呢?”我一直在想:“如果当年鄱阳湖没有那场东风,如果当年你没有输给天命,你会开创一个,什么样的王朝?”

    “后世都以为,以贫苦之身逆袭,换一身黄袍的,只有刘邦和朱元璋。但他们,都忽略了你。”

    话音声落,镜像中白光一闪,居然浮现出了画面...

    一个身穿黄袍,瘦弱却颇显威严的男人,出现在我眼前,只问:“这些都是后世对朕的评价吗?”

    我坦言:“虽无明确记载,但你的一生,却无法磨灭。后世书中的赤壁,就满是你的影子...昔时君已逝,今日水犹寒。”

    陈友谅点了点头:“好啊,朕生前最恨巧舌如簧之辈。你虽有恭维之意,却也句句中肯。倘若后世,都如你这般评价朕。倒也无怨,雁过留声,人死图名!”

    陈友谅突然沉眉一喜:“且随朕来...船内细说!”

    只见镜像中,画面开始扭转,顷刻间五人身处船中,桌上美食美酒,琳琅满目。

    陈友谅盛情相邀,不断问起后世。

    在对答中,我才联想到了一件事,他称帝号兴汉,在元末乱世,兴汉的含义,可见他原本的宏愿。

    尽管我知道,酒肉皆是幻象,但是能在梦中送他最后一程,作为一个汗人,我觉得,这是一件幸事。

    想到这,我忍不住去猜想...为什么陈友谅死后,仅仅几年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,便问世了?

    而且书中,一直粉饰蜀汉大义之人。我记得如今的后世揣摩,说他是蜀汉后人,所以才过多粉饰。

    可罗贯中,也是活在元末明初的人。他亲眼看到最后一个以汉为国号的陈友谅一败涂地。他的书,是不是瞒过了大明,将一腔悲愤掩于纸上?

    或许是我想多了吧,但是...赤壁一战,时隔久远无从考证。可是三国演义书中,那船上兵将疫疾,战船描绘,都是鄱阳水战的写实。

    甚至那场决定胜负的东风,都被刻意描绘...就算真是巧合。我相信,罗贯中写到赤壁的时候,或多或少,也有对陈友谅的哀思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