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2章 水落石出-《高铁首席专家》
第(2/3)页
那几位教咱们造高铁的外方“老师”,他们自己的动车组每年上线运行的里程,没有超过三十万公里的,所以人家存储器的最大容量,都在三十万公里以内。
而兄弟工厂的试验动车组,才几个月时间就已经跑出四十多万公里了。
而出问题的地方,恰恰就在行驶了三十万公里以后。
没能走成的众多技术精英围坐在会议室里,等着看即将上演的“大戏”——故障揭秘。
神情各异的面孔上,流露着不快,流露着焦躁,但更多的,还是猜疑。
武文杰没有做太多准备,因为实在不需要准备什么。
困扰大家这些日子的故障原因,竟然简单得令人发指。
其实,无论在这次攻关之前,还是在这之后,类似的情况反复出现过不止一回。
这似乎也是技术精英们常常会遇到的一种情况,那就是,大家都拼命往复杂了想,谁知答案却简单得令人想不到。
这又好比学生做题,本来是个相当容易的题,但有时做题高手却将它当成了有绝顶难度的题,把劲完全使错了方向。
“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。”
武文杰开口讲的第一句话,就引用了宋词里的这个名句。
一番讲解之后,会议室里忽然吵成了一团。
不是探讨,更不是争论,那嚷嚷声,是众口一词的感慨:“怎么居然会是如此简单的原因!”
也许会有朋友觉得,那些专家是不是太水了?
完全不是的。
高铁作为一个如此庞大又如此复杂的系统,哪怕出现一个问题,导致故障原因,也可能会是几个,几十个,甚至成百上千个……
没有系统的检测手段,那就只能运用“排除法”,一个可能一个可能去排除,以便让真正的原因水落石出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