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7章 不要洗澡-《高铁首席专家》
第(2/3)页
“你睁大眼睛看看,再仔细想想。”专家露出一副故作神秘的表情。
武文杰眨了眨眼睛,猜测着说:“那桥墩看上去……有点像牛腿。”
“哈,好眼力!”专家兴奋得声音高了八度,“一点不错,那个桥墩就是按牦牛腿的形状设计的,典型的雪区风格。你再看那引桥下面的桥墩,漂亮吧?那是雪莲式样,别处好像还从没有过类似的设计呢。光那雪莲的主跨,就超过了一百米,是双层叠拱结构。再看那三跨连续钢拱,像不像三条飘带?在雪区,那就代表哈达。你品,你细品。”
牦牛腿,雪莲,哈达……的确像,一个个看上去都特别逼真,也特别生动。
武文杰不失时机拿出了数码相机,又拍了一连串的照片。
他拍了一路照片,相机里装得满满当当,收获不小。
这些照片,他打算都交给武文松,让他和他的同事们参考,在设计青藏列车外形的时候,激发一下大家的灵感。
沿途的景观,还有一座座铁路桥,都带着浓浓的雪区特色,如果奔驰在这片土地上的列车没有“藏味”,那可就太不协调了。
到了拉萨车站,有不少当地政府和铁路部门的人早已在那里等候。
走下公务车,武文杰忽然觉得头有些发胀,脚底下还有点飘的感觉。
应当是高原缺氧反应。
公务车上有制氧设备,所以车里一直有充足的氧气供应,这一路尽管行驶在高原上,却跟在平原上乘坐时的感觉差不多。
而一出了车门,马上就有异样的感觉了。
比起沿途的海拔,拉萨实际上要低不少呢。
回想起那一座座高架特大桥,一个个山间隧道,还有那蜿蜒上千公里的铁道线,在整个建设过程中,那些建设者奉献了多少艰辛,付出了多少牺牲,真是难以想像。
这样一想,武文杰忽然觉得,身上的那些个反应似乎也没刚才那么明显了。
也不知是不是他们当地的习惯,东道主给来自远方的客人们献完哈达后,也不张罗进屋,众人站在铁道边上,原地就讨论起来。
武文杰就以公务车作为模板,一五一十地讲起他对青藏列车设计的想法来。
讲得兴起,他钻下爬上,直弄得自己一脸一身的泥和油。
不过,令他特别高兴的是,他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大家的时候,博得了一致的称赞,有几位当地的铁路官员,激动得直拿拳头捶他的肩膀。
第二天还要去段里继续现场讨论,武文杰连夜准备材料。
在车站讲的那些内容,获得了大家的认可,但毕竟不够系统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