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其实,越是顶级的东西,可能它内在的逻辑越简单。 就说照章办事这一条吧,有多少人过马路是不走斑马线、不看红绿灯的?有多少人在无人监管的禁烟区域偷偷吸烟?又有多少人在打开一个新买的工具或电器时,会从头至尾一字不落地认真阅读说明书,并严格照说明操作呢? 劳模常与身边工友的一个重大区别,恰恰就在这里。 对于个人生活琐事,他可以迷糊到把别人的洗过的工作服当成自己的,信手拿来穿上,但只要一涉及到工作,他就绝对不掺杂半点含糊进去。 而且,他还有他独特的方法。丁子成在不经意间发现了连劳模常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一个“经验”。 那回,赶上劳模常刚刚接触一项新工艺,内容十分复杂,要求很高,工厂上下都十分重视,一班技术人员全扎在现场,围在设备四周,细细观摩。 多数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操作者劳模常的手上,还有工件和设备上,丁子成却注意到了劳模常的嘴。 怎么说呢,劳模常手底下忙忙活活的同时,嘴上也在不停地叨叨咕咕,看上去就好像念经文的僧人,这就好想像了吧,就是嘴在动,却听不出在念叨什么。 试制结果十分成功,在劳模常辉煌的业绩中又添上了重重的一笔。 劳模常在跟大家讲感受时,说了不少,但丁子成觉得似乎都没有说到点上。 下来以后,他拉着劳模常单聊,直接问到他当时在现场,口中究竟念的是什么。 劳模常脱口而出:“我念的是经啊!” 乍一听,丁子成大为吃惊,经劳模常解释之后,这才恍然大悟。 原来,此经非彼经。 劳模常念的,是他自己根据工艺文件编写的“工艺经”。 丁子成一听大喜,心中暗想这很有可能就是劳模常的独门绝技之一。 劳模常先拿出工艺文件来,厚厚的一叠,每一页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字和图。 再拿出他的小本本,打开一看,像是个诗集,而且还是古体诗那种,行行字数整齐。 丁子成细看,心里瞬间涌起两轮笑波。 为什么是两轮呢? 一轮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笑,他丁子成终于发现了劳模常与众不同的一个点,顺着这个点探寻发掘,应该能够找出更多更有价值的东西来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