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8章 该叫二嫂-《高铁首席专家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一条牛仔裤,一件圆领衫,再配双质量不算太好的运动鞋,武文松的这身装束,跟初来乍到还显得有些土头土脑的两个同乡比起来,已有明显不同了。

    武文杰并不知道,剧组的工资还没发到堂弟手里呢。

    他的装束,是用在厂里挣到的那些钱,除去饭费和其它杂用省下来的那一点点,在旧货市场淘来的。

    他的变化,其实更多的还是在新的环境中形成的气质的变化。

    武文杰联想到自己,十八岁那年怯生生地从家乡赶到交大,衣着简朴破旧只是一方面,更主要的在于,整个人的气质是畏缩与胆怯的。

    如果当时有台摄像机,把他的形象举止拍下来,再将其与四年后即将走出校门的本人对照,反差会是惊人的。

    而刚刚走出校门,步入工厂的时候,形象气质是一副样子,而工作十余年后,又会有非常大的不同。

    同样背景的成年人,在不同的环境中历炼,若干年之后,看上去应该也会打上不同的环境烙印。

    武文杰相信,迈出大学校门时,自己和老二老七他们,不同的只是相貌,在气质上肯定都是差不多的。

    一晃十几年过去了。

    老二一直在做他的老板,尽管业务起起伏伏,但还是在不断往大了走。

    老七呢,跳槽离开工厂后,又陆续跳了几家单位,与头一家不同的是,后面的这些,都是外企。

    他有外语优势,而他们这个年龄段,外语特别好的并不很多,这方面也是武文杰的一块心病,而好容易在厂里张罗起来的“外语角”,现在却成了武文杰手里的一块烫手的山芋。

    从个人气质上说,在工厂奋斗了十几年的武文杰,与尽管在老同学老朋友面前温顺和气,却对下属不怒自威的老二,还有说话当中不时迸出外国字的老七比起来,明显要低调很多。

    这种接地气的感觉,让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武文杰,从心底里感到踏实。

    当然,作为他本人,未来会向哪个方向发展,似乎还不见得能说得很确定。

    不知天上的哪块云彩会下雨。

    武文松不甘心呆在家乡,硬着头皮出来闯,吃了苦头,也遇到了机会,甚至还发掘出了自己的潜力。

    如果没有迈出村口的那一步,现在的武文松大概依然还是那个黑乎乎懒洋洋的无所事事的傻小子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