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2章 初上广深-《高铁首席专家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他把带来的资料拿给建设单位,几方坐在一起,共同探讨技术接口问题。

    中间,几次响起尖锐的哨声,那是夜间货车即将通行。

    武文杰打眼望去,只见一片黒压压的头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,迅速有序地撤下铁轨,静候在两侧。

    驾车的货车司机经过时,总会拉响气笛,并举手敬礼,向沿线站得密密麻麻的工友们表示敬意。

    工友们则报以掌声和问候声。

    司机并不知道,沿线那些深夜作业的工友们具体在干什么,但他知道,这些工友跟他一样,都在为祖国的发展付出自己的辛劳和汗水。

    看着货车在汽笛声中远去的背影,看着工友们如水银泻地般重新投入工作,武文杰的眼眶禁不住有些湿润,熬夜的疲惫顿时一扫而光。

    黎明时分,哨声长鸣。

    当天的改造施工告一段落。

    初升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到铁轨上时,夜间施工的痕迹已然了无影踪。

    看到第一列火车迎着朝霞从远处驶来,武文杰长长地伸了一个懒腰……

    武文杰向丁子成讲起这段经历时,丁子成感触颇深地说:“文杰,我知道你爱用的两个词叫,因陋就简,就地取材。现在咱们国家铁路建设的发展,也是这么做的。你们在120公里时速车的基础上提速,应的就是因陋的原则。咱们眼下一时还造不出超过200公里时速的车,但经过对既有车型的优化,可以提升一大块,达到160公里,甚至更快。既然时速还不到200公里,那么咱们既有的线路经过不大的改造,就可以满足要求。这就是就地取材的意思。而为了不影响铁路大动脉的正常运行,建设单位只在夜间施工,这又把施工造成的影响降到了最低,几乎为零。除了施工人员,对,还有那些夜间经过的货车司机以外,外人几乎完全不会知道,在铁路线上居然实施着如此巨大的工程,而且这个工程的工期将近三年。咱们国家还不富裕,各方面条件还十分有限,就是要靠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,来做成各项工作。”

    武文杰和他的团队在线路上摸爬滚打了近一个月,等回家时,他竟然还要“倒时差”。

    这当然不能怪他,因为在工地上的这些日子,他的作息与工友们一样,相当于西半球的时间,与正常作息的同胞们正好相反,日落而作,日出而息,不,日出后仍然会有不少需要做的事。

    他要倒的,主要还是后半夜的“过于精神”。

    当丁娟娟酣然入睡后,武文杰却在黑夜中睁大双眼,毫无困意。

    在工地上,这个时间正好是大家紧张工作的点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