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0章 车车的车-《高铁首席专家》
第(2/3)页
他这次来特意带了个笔记本。过手的书没有读过,在他看来相当于浪费粮食。而看过的书没有作摘抄笔记,则跟美餐之后因醉酒而呕吐,好东西没留下来差不多。
他先把上次借阅过的那几本不错的期刊找了出来,打算做些笔记,算是补补课吧。
跟专业书比起来,期刊上的内容并没有那么系统,但它的长处在时效性强,有一些比较新的理论和动态。
武文杰拿出了当年在大学里的那股劲,先细细的读,然后把觉得有用的内容,一一抄到他带来的本上,直抄到头顶上的灯亮起来。
走的时候,他又扫了一眼阅览室,要找的那人依然没在。
在武文杰心里,买专业书是一桩很重大的事,尤其要那么多钱,他轻易下不了决心。
但无论如何,从抄期刊开始,他又开始了较为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。
他不光抄期刊上的资料,还趁老七使用间隙,把他书架上的书连看带抄。转眼就快集满一笔记本了。
爸爸的回信还没到。给妈妈寄钱的事,一直是他一块心病。
他手头能拿出来的钱也就三五块,顶多凑到十块挂零,这点钱寄回去,就会对他这个月的吃饭有影响了。
而听爸爸信里的意思,能寄回家二三十块最好。
这其中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呢。
有好几次,武文杰想厚着脸皮去找工艺科长,问他能不能把买书的钱,用现金的方式先支付给自己。当然,他最终没有那么做。
本来人家给自己报销资料费,就是对自己的一种额外关照,不是属于份内的。况且,买书报销是有严格的财务手续的。
自己作为受益者,得了好处,还要去破坏别人的规矩,以求自己之便,显然是不合适的。
那就只有去借。现在借点钱并非难事,不过跟老七借,恐怕有一定难度,他现在手头的钱还不够呢。
比较合适的人选有两个,一个是车辆,一个是劳模常。
那么借多少合适呢?
跟车辆那边似乎不能多借。他虽然工资不低,但哥们姐们多,应酬广,所以时不时地也不宽裕。有几次还被车车追到车间来催债,弄得他挺狼狈。
劳模常那里呢,就不能少借。劳模常性格大大咧咧,特别好面子。你跟他借少了,他到时候真会不让你还,这也挺麻烦。
所以,如果真要借,最好的方式就是跟俩人各借一点。在车辆那里借个五块十块的,这个月他如果不是玩得太嗨,这点钱还是拿的出来的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