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5章 白起-《嫡女医妃权倾天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杨镜川自然不愿败在一个女子的手上,且,此时,他感受到了两道凌厉的目光,如芒在背。

    若惩治,岂不是又和秦王一样?

    这位嬷嬷开口就是“我家郡主”,又是“我家郡王爷”,虽没有说贵人是谁,但谁还猜不出来,说话的,维护宸郡王的,自然是端宪郡主了。

    他深吸一口气,缓过劲儿来后,冷哼一声,“从古至今,也没有谁赞同白起杀神的做法,既然郡主也饱读诗书,不知可否记得《史记》是如何评价白起此举?”

    杨镜川的脸腾地一红,低了低头,艰难地道,“‘前秦已拔上党,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。赵卒反覆。非尽杀之,恐为乱。’”

    所有人都看向杨镜川,杨镜川张了张嘴巴,他突然发现,自己不知道该如何说,如果说宸郡王将来和白起一样,得不到好下场,那白起是功高震主,为秦王所不容,落得个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,反过来说明,秦王也不是个好东西,气量小,不容功臣。

    这是《史记·白起王翦列传》中的一段话,杨镜川自然记得,在场的诸多学子,即便不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,也会记得很清楚。

    端宪郡主明显是转移了话题,而这个话题,转移得不留痕迹,又一下子将杨镜川堵得说不出话来。

    “看来,说天下读书种子在崔谢两家,这话果然没错。”

    “大表姐三岁,便可记事?从古至今,世人皆知,人都是六岁才开始记事,大表姐想是记错了?”薛婉清忍不住发声。

    众人均是了然,果然,说话的就是端宪郡主无疑了。

    “乃挟诈而尽阬杀之”,乃是《史记》中的记载,一个“诈”,便尽可说明司马迁对白起此举的评价。

    只听到一声轻笑,从二楼传下来,紧接着,便是一道清丽的女声道,“昔日杨范老先生与家祖谈《史记》,也曾聊到这一节,时年,我三岁,犹在昨日。后来,听说杨范老先生驾鹤西去,家祖还唏嘘不已。没想到,今日,我倒是有此荣幸,与杨公子在此再次谈论这千古绝唱,无韵《离骚》。”

    窦秀娘朝谢知微看去,谢知微微微点头,窦秀娘便道,“我家郡主很感激公子将郡王爷比作当今白起,白起任秦军主将三十余年,攻城七十余座,可谓功高甚伟。白起的命运可谓一声叹息,不知在杨公子看来,将来我家郡王是不是也会功高震主,最后不得善终?”
    第(2/3)页